首页

舔脚视频 百度网盘

时间:2025-05-28 10:30:51 作者:同济大学携手上海嘉定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.0 浏览量:54163

  来源:观察者网

  [文/观察者网 王世纯]据台湾联合新闻网2月27日报道,下水5个月以后,台湾首艘自造柴电潜艇“海鲲”号26日下午出厂,从台船海昌厂内用多轮板车移置到中信8号浮动船坞。台船预计27日上午利用涨潮时将“海鲲”号移动运至台船89、90号干船坞,进行预备倾测试验,验证潜艇浮力是否正确。

  尽管现场有透过层层铁制施工梯阻隔,但媒体仍然拍摄了不少“海鲲”号的细节:“海鲲”号采用了瑞典西约特兰级、哥特兰级类似的X型艉舵,有明显的镰刀式七叶大侧斜螺旋桨,螺旋桨大小比例比下水仪式时大。

“海鲲”号潜艇的全貌和螺旋桨特写 图源:社交媒体

  而左舷舰体下方则可辨识出为安装台军鱼雷诱饵所留孔洞。此外“海鲲”号舰体外观较去年“下水”仪式更为平整,原来的“薄板船体焊接变形”现象已经大幅度缩小。

  这项移置作业于26日下午开始,在此之前排水量超过35000吨的“中信八号”浮坞从25日起已经在海昌厂外待命。高雄港务局自26日16时起开始管制海昌厂周边港区水道及陆域,执行管制的警方并未干涉在周边陆域拍摄的媒体。

正在转移到浮船坞的“海鲲”号

  根据台媒拍摄的图片,“海鲲”号舰艉是朝外的方向缓慢从海昌厂拖出。报道称这项移置作业为求精准将“海鲲”号移至到浮坞,必须缓慢进行,预估移置到浮船坞的作业将持续到27日清晨。一切稳定就绪后,浮坞再移动到几十米外台船的干船坞内,重复相关作业。最终“海鲲”号并在台船的干船坞进行一系列测试,并且装设尚未到位的装备。

  台湾本轮“潜艇自造”正式启动于2015年,2016年度台海军首次为“潜艇自造”编列了5亿新台币的相关预算。根据台军公布的预算细节,“自造潜艇”的子系统计划采用从欧洲“海军集团”和美国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采购的相关机械和作战指挥系统。2020年11月24日,台自制柴电潜艇首艘原型艇于台船高雄厂开工。

  去年9月28日,台湾首艘自造柴电潜艇在台船高雄厂区正式亮相,并举行原型艇下水命名仪式。尽管进行了亮相,但该艇声呐、鱼雷发射管等重要部位均因保密原因被装饰覆盖。

  台船董事长郑文隆此前曾对外界表示,此次“下水”命名仪式后,并不会直接放入水中,但为了沿袭造船传统,将会使潜艇用某种简单的方式去“接触水”,以达成“下水”这一概念。

  尽管举行了下水仪式,但台“中时新闻网”去年爆出消息称,即将下水的“海鲲”仍有两项重要装备未安装。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马文君在政论节目中指出,“海鲲”的蓄电池和围壳桅杆部分现仍缺装,这些向外界订购的设备甚至还没有运抵台湾岛内,按计划2024年才能到货。

  此前2月21日,还是“中时新闻网”爆料称,台军潜艇研制单位原计划在2024年春节以后进行海上测试(SAT),在蔡英文卸任前(5月20日)交付给台湾海军。但因潜望镜延至3月才能到交货安装,目前尚无法进入海上测试阶段。对此,台湾海军回应称,目前潜望镜安装等依计划工序执行,但海测与交舰没有时间表,一切以安全考量为优先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香港特首:认真检视暴雨预警 拟强化排水系统

谢锋强调,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,中美不仅要和平共处,而且应该为世界和平担当尽责。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,“以台制华”如同万丈深渊上走钢丝,纵容支持“台独”终将养虎为患、引火烧身,一个中国原则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,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防止脱轨失控的最有效护栏。中国人民发展经济、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不可剥夺,打贸易战科技战是“双刃剑”,打造“小院高墙”只会画地为牢、损人害己。美国大选是美国自己的事,中方过去没有、今后也不会干预,同时我们坚决反对为了捞取选票打“中国牌”、拿中国说事、消费中美关系。

山东“赏花经济”释放“美丽效应” 春日“颜值”变“产值”

上午一开门,中国科技馆就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游客,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科技的魅力。暑假期间这里不仅有“星耀中国 科创未来”等系列展览,还推出了航天、奥运、化学等多项主题教育活动。在二层的恐龙广场,科学小推车的电磁讲解项目正在进行,科技辅导员用磁铁和磁流体的道具演示了神奇的磁现象。

中国造新一代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在烟台港完成首运

运城9月28日电(记者 陆祁国) 国庆将至,位于山西永济的鹳雀楼景区已拉满氛围,新制作的3D Mapping沉浸式投影秀于27日夜间试播,为游客呈上视觉盛宴。

陕西省商洛市司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嘉安接受审查调查

王欣瑜在挑落2号种子佩古拉后,首次跻身1000赛八强。此后,她又在决胜盘3:5落后的情况下完成逆转,战胜亚历山德洛娃晋级四强。

国防部: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将参加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活动

此次COP29大会系列活动关注氢能在全球实现净零排放中的重要角色,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和难以脱碳领域的深远影响。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观点认为,这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全球在清洁氢能领域的合作,还推动了各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构建上的共同努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